留住秋天(南阳桥到云明山) 周六跟上了柳泉户外,南阳桥到云明山。正是看红叶的季节,山上的驴队很多,海上房村、石安峪村、云明山都是看红叶的好地方,山道交叉的地方一队接一队,人流成了一大风景。南阳村在太河水库南岸,本来是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,由于干旱造成水面收缩库底变成了洼地草原,使得村子成了名符其实的山村。峨庄支流上连接洪峨路和南阳村的一座桥称作南阳桥,过了桥公路围着山脚,南面的山脉上蜿蜒的山脊可以到达上端士村的云明山,山崖上的古村、云明山的红叶、上端士古村落都绽放着秋天的异彩。
周六是霜降,气温并不低保持在二十度左右,山谷里披着轻微的朝露。几周来一直是雾霾蒙蒙的天气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,户外出行寻求新鲜气息就像一项任务,按时出来养成了习惯,远离城市的大山总有清新的空气,心情自然轻松愉快。驴友中叫上名来的老面孔好几个,可一会的功夫都急匆匆的没了身影,后面跟着的只看到了老头和叶子,这并不影响欣赏周围景色的心情。
大山在居高不下的气温下忘记了已是临秋末晚,仍然披着斑斓的彩衣傲骨迎风,它仍然认为自己是大山的主宰,驴友沿着缝线从彩衣的皱褶里看到了褴褛,看到了瘦瘪的肌肤,等攀上了它的肩头看到了莽莽的脊梁,才明白这是秋在弥留之际释放的最大光芒。山凹是山的怀抱,怀抱里的柿子树娇贵的身子享受着大山特殊呵护,金黄的叶子还在悠悠的摇曳,殊不知坡上的柿子树只剩下孤零零的果子,没有人为此不平,平分秋色是人的欲望不是秋的本意,秋的愿望没有偏颇,秋的胸怀丰富多彩。
搁笔寨是附近最高的山峰,是线路的必经之处,虽然天空混沌还是远远地看到了它暗暗的线形。眼界内出现了一面山崖,山崖上隐约露出了房舍,从没见过?搁笔寨下的海上房村在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这里根本没有其他的村子,按照自己的想法已经到了搁笔寨北侧的山神庙,努力搜寻记忆,难道是自己不知道的一片村子,一定是了,指给叶子看,下一次一定去看一下。靠近了村头,明白过来就是海上房,只不过过来的山脊是北面的另一条山脊,不同的方向一下子给了全新的概念。要想了解清楚一座山,必须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,从不同的季节去欣赏,你有没有发现哪个地点才能看到形似的搁笔寨?
几面残墙几棵老树是村口的特征,山岭上阳面一片,山崖下半阴的一片组成了村子,村民早已搬迁,剩下的几个人住在山崖上,大多数房子都已经残破,村子有村子的味道,树木笼罩障林多彩。有人说海上房是山东最高的山村,不管是不是反正离山下的公路很远,前几年第一次上来只有羊肠小道,驴友也是冲着最高才来。琢摸着老村,老远就听到一位穿红衣服的大嫂和走在前面的叶子说话,烧好了开水等着驴友来,驴友多了有了生机,他们住在这里开始专门为驴友服务。看到村头的大量骡粪,大嫂说最近山上修高架线,驮队住在这里,每天向山上运送材料,看来海上房不再神秘了。
驮队经过的小道稍微做了修整,穿过村子向山崖绕去,崖壁上处处点缀着红花绿彩的云朵,山崖下堰边沟谷挤满了挂满彩叶的枝桠,搁笔寨下七个瓦屋圈竖立成一面s型的山崖长约有三公里,大嫂说的老虎洞在第二个山崖上,最后相连的小山坳有一个山神庙,搁笔寨南北端各有一座山神庙,都在跨界的山坳里,山神庙之间几个山峰前后是悬崖,五个山峰一字相连形成了搁笔寨。
走出瓦屋圈转到山脊上,有了新装的高架线,遇到的驴友多起来。从石安峪村上来的山脊上人流如织,长长的队伍红红绿绿来回游动。越过口头幸福溜到端士溜的翻山公路就看到了云明山,体力消耗大不少驴友顺路下山,叶子没有去过云明山坚持要去。
云明山所在的山脊是南北山脉上向东长出的附脊,最东端的高峰就是云明山,往往走云明山都是线路最后的一段,山峰之间之字形相连起伏偏大,看着不远走起来感到吃力。东向的每一座山峰上都能看到云明山向北伸出的一段几百米的山脊,此段山脊名曰天街,西斜的阳光落下彩霞犹如红云笼罩,状元亭在崖头上好像风动的红盖头时隐时现,慢慢的靠近越来越清晰,总想看到美人娇羞的容颜。
山谷里有上、下端士两个村子,上端士村靠里,上端士村的南山樟林簇拥着云明山。秋的到来绿叶尽染,五颜六色的把小道把大地洒满,走进天街光彩纷纷的灌木,顿觉魂出身外不知天上何处,许也仙境神游,此时游人一二映照容光更觉空旷梦幻。状元亭上透过云枝整个云明山漫山红遍,云明山就像彩色的海洋上腾起的巨浪欲落不能欲扬又止,心思里无暇顾及春秋,只是一味的飘荡。云明山整面樟林坡陡林密,黄栌、青檀为主支撑起一片林中天地,荫翳蔽日翠鸟啾啾,一年里各有特点景色变换不断,一天里各有色调变幻莫测。古老樟林体现了一个村子的渊源变化,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里遗有几百年的武举楼、玄武庙、古槐古柏、石房子等,有李半仙、李举人、铁笔李滋华等传奇故事,《王定保借当》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,王安石曾留下了赞美的诗句。
写生的专注着前方,旅行的欣赏着风光,驴行的扑捉着亮点,追逐秋天让秋天留步。
2015/10/24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