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博柳泉户外

 找回密码
 敲门进行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8126|回复: 1
收起左侧

人在旅途之一一九:漫游虎墩、大崮顶、小崮顶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10-20 23:32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行真 于 2017-10-24 09:36 编辑

   今年国庆节与十五重合,我不想凑热闹,想找一清静之地走一走,就来到了沂水县夏蔚镇的过虎峪村。传说李逵接母亲去梁山。他背着母亲从这里的山谷经过,母亲口渴,李逵去找水喝,回来其母已经葬身虎腹了。李逵一怒之下打死老虎。过虎峪村名由此而来。过虎峪村北靠小崮顶、大崮顶,南邻摩天岭,东有一小丘,名叫虎墩。据说是李逵打死的小老虎变的。十几年前,吕福祥和张华夫妇在此创建了一个养生基地。七、八年来,我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,来此“与天地精神相往来”,“精神内守”,“养吾浩然之气”,强身健体。在这里,许多身患绝症的人,走向康复,获得新生,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传奇。过虎峪,成了许多人心目中的圣地,也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  2017年10月4日,8点,我从过虎峪村出发,穿过小坝。小坝拦住了自东北西三面下来的水山,形成一小湖,成为过虎峪村南农田的灌溉水源。往东,越虎墩。虎墩南坡为果园,北坡为庄稼。顶上平坦。西上东下,转而北行。走过一片平缓的坡地,向北山而去。北山,当地人叫羊倌山。据说有一羊倌常年在此放羊,最后老于此山,故名。越过梯田而上,就到了土路上。未上北山,沿路西行。8点40分,至小庙。这是一微型小屋,供奉着一白胡子老头的陶像,旁边一女子,仿佛张果老带着何仙姑。庙前植有一槐树,郁郁青青,生长有年。五年前今夜,时值中秋,月上梢头,月光如水,清辉朗照,我曾与功友们在此引吭高歌。那一夜,以月为题,你方唱罢我登场,歌声在寂静的山谷里起伏,生命之气在体内激荡。夜深方回。月下而歌,一生中能有几回?由此往西,向小崮顶攀登。山坡有梯田,初有路,继而田无,路也不见。往上,又见田地。上到坡顶,往西,过高压线塔,9点半,登上小崮顶。小崮东西长、南北窄多柏树。西南有断崖。下来,向大崮顶走去。大崮顶,较小崮顶险要,西北稍缓,余为断崖绝壁,称之为崮,名副其实。东面,有些地方还砌了石墙,有一段已经坍塌了。由此而上,10点多,登上大崮顶。顶上荒草灌木,不见路径,寸步难行。最高处为一石堆。动乱年代,这里是绝佳的避难之所,易守难攻。这些堆积的石头也许是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吧。站在大崮顶上南望,东南、西南各有一库水,皆临近省道。在过虎峪修养的日子,逢周末休息,有时我登一登大崮顶,或静默而觉,或披云而歌,悠游自在。生命,不是用来挥霍的,而是用来体验的,用来认知的。人生,不惟外求,也要内求,还要参山悟水。生命是一本书,密码在自己手中。往东南下行。至于大、小崮顶之间,见大、小崮顶相距数百米,相对而卧,仿佛一对兄弟,永不远离,也永远走不到一起。沂蒙七十二崮,大崮顶也许算不上有名,而我独爱之。人,各有所爱,各有因缘。这里,临山近水,远离闹市,清静怡神。在形格势困之际,吕、张两位老师扎根于此,艰苦创业,服务大众,开一片天地,荫庇来者,令人感佩。
  11点,下行,穿过一片柏树林,又走过一片杨树林,失去路径。径往下行,又见梯田。下到沟底。李逵是否真的背着母亲由此而过,已不可考。然而,过虎峪僻静而幽深,古时候,虎藏于此,也许并非虚言。我对李逵不是很接纳,有一些保留。而当地百姓愿意把这里跟李逵打虎联系在一起,以过虎峪为村名。这倒让我深思起来。普通农民自己能力的局限导致他们对力量和武艺的崇拜。在农耕社会,有点武艺或本事的人被羡慕再自然不过了。李逵是梁山好汉,一身武艺,忠勇直爽,被津津乐道,广为传颂说到底,李逵作为一农民,日子好了接母亲享福,这是农民内心深处最朴实的愿望。因此,过虎峪这一村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百姓对李逵农民身份的认同。往东,过一片石海。青石多孔,横卧于地,千形万状。进过虎峪村,至过虎泉。此泉终年不涸,日夜流淌,养育了一方村民。过虎泉北为练功场,南边是食堂。在过虎峪村修养,每天,睡在文化大院,吃在食堂,出了吃睡,就是在练功场练功。推拉开合,以意引气,以形引气。气在何方?天地之间,宇宙之内,意到气到,形神俱妙。现在,练功点迁到了沂水县城,练功场已空无一人。处于闹市之中,方便是方便了,然少了些清气,多了些俗气。相比之下,我更喜爱过虎峪。过虎峪,山青水碧,羊啼鸡叫,狗吠蝉鸣,瓜脆果香,物产丰饶。过虎峪在我的记忆里,是千年一刻的短暂,也是一刻千年的永恒;是平平淡淡的真,也是真的平平淡淡;是心有所寄的安然,也是透彻骨髓的欢愉;是彻底的孤独,也是无限的融合。
  从练功场东行约百米,11点半,至文化大院。这是一个可以容纳几十个人居住的院落,东临水库,非常宜人。住在这里,清静自在。有时这里住满了,人们就住在老乡家。我每次来此,得到吕老师照顾,住在文化大院里,或住前排,或住后排,或住偏房。每次过虎峪小住,或三五天,或十天半月,都是一段其乐融融的日子,一段和谐美妙的时光。
  而今,文化大院已大门深锁,不见一人。也许有一天,我还会回到这里,也许不会。无论在哪里,我都不会随波逐流,而要随遇而安,就像今天,来也欣然,去也安然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7-10-22 14:17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欣赏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敲门进行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小黑屋|柳泉户外 ( 鲁ICP备12010730号 )

鲁公网安备 37030202000412号

GMT+8, 2024-11-29 18:34 , Processed in 0.121301 second(s), 14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