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天然 于 2014-3-21 14:38 编辑
记忆摩诃顶鹤伴山
长白山山脉是邹平唯一的山脉,位于邹平县城南十五公里处,东南西北走向,长约十公里,方圆四十平方公里,是邹平和章丘之间突起的一道屏障,摩诃顶是长白山的主峰,在山脉的中部,海拔826.8米,东南依次有八柱山、鹤伴山、白云山等,西北有狻猊峰、梯子崖顶、长白山等高峰。前几年去过摩诃顶、鹤伴山,对两处地方有局部的认识,不知两山的关联和距离,有关介绍、地图也不足以弄清楚山势地形,周六跟随柳泉户外穿越了摩诃顶和鹤伴山,才对长白山有了整体概念。
早晨来到邹平县西董镇杏林村,杏林村正南方不远有一道大山,高峰就是摩诃顶,还记得村南大水池边飘拂的杨柳,还记得山脚一片一片的杏花,是春天最先青睐的村子,是名符其实的杏林,今年杨柳还没有返青,杏花刚刚隆起了骨朵。上摩诃顶的小道有好几条,选择了东面山谷中,老百姓可以把农用车开到半腰,运送砍伐的刺槐,再上就是驴道了。一色的褐色石头,爆裂干炸不成形,像烧焦的矿渣,又像火山爆发后的熔岩,筋骨瘦缩,斑驳欲碎。碎石遍布山体,鼓凸在外难以踩踏,陡坡裸露风大且长,尘土沙沙飞扬,走起来要时刻注意脚下。
摩诃顶主峰高耸次峰低落,峰峦巍峨陡峭险要,山下很好辨别。为了迎接冬的到来灌木枝条变成了灰色的茸毛,大山穿上了裘裳,裹紧了身子,赶春的驴友并没有惊醒他们的冬梦,群峰依旧沉沉横卧。峰顶山脊都是光秃秃的,刺槐长在山坳里皱褶里,山体上以稀疏的荆榛为主,萧瑟苍茫,就算穿上绿装也觉得单薄褴褛,无论什么时候来总让人感到贫瘠暗淡。摩诃顶也不例外,圆形的山顶上没有一棵树,连荆条野草也少的可怜,看着遗存的石墙建筑,多少有点人的活动。传说这里是一座庙宇,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,老和尚欺负小和尚不给饭吃,小和尚照样面皮红润的活着,说到最后小和尚是一神仙,幸亏是神仙,要不怎么能活下去。
摩诃顶竖立了一面红旗,旗面猎猎皱声促促,驴友争相感受握旗迎风的滋味。摩诃顶又叫沫湖顶,都是光秃、大、圆的意思,东南西三条山脊相拥,左右都能看到山下的村子。光影里远方的山峰看起来更加高大,驴友们没有停留,目的地是鹤伴山上的凉亭。
下了沫湖顶走上南山脊,窄狭干瘦起伏跌宕,荆榛丛生荆棘间杂,乱石骨渣夹道散乱,虽然处处难以下脚,但是柳泉强驴脚下生风,比一般驴友走平路还快。身后阻住了一个美女的路,赶紧站到一边让过,问她怎么走这样快,她说比平时慢多了。走着走着成了一个人独行,仔细看着前驴的足迹,不至于偏离方向。渐渐地下降到山谷口,已经看到了对面山上的凉亭,很大的一段距离,有些怵头。走的时间不长,可是这种山路要比其他的山路费双倍的力气,闪展腾挪无所不用其极。
摩诃顶和鹤伴山虽然在一条山脉上,中间是断开的,宽约两公里的山间相连,山间有跨界公路相通,小马峪村就在路边。凉亭越来越近,八柱台村在凉亭之下,村中看不到人,狗叫的声音不断。临近目标才倍感疲惫,平时累了喝凉水最舒服,只想着向老乡要一瓢凉水喝,看完了八角琉璃井,到了村子的东山根,只有几户人家,实在忍不住了,不顾狗叫大声吆喝,终于出来一位女主人,一瓢凉水下肚清爽异常,精力大增。
陡峭的上行山谷直奔凉亭,山半腰打尖后,很快爬上了凉亭,不想众驴友还在山下姿瘾。鹤伴山最高海拔728.8 米,是一处旅游景区,正值淡季游人很少,景点在山谷之中,林木繁茂景点居多,长生院道观占了大半。
鹤伴山来自长白山人和仙鹤的动人故事,大凡有名都伴随着故事。鹤伴山属于长白山脉、白云山系,可能白云山离我的家乡近的缘故,从小就知道白云山。小时候在家乡的冲山上,每当西方出现了彩霞,就会看到太阳落到了山上,大人就指着说那就是白云山,心目中觉得白云山很远很远。八九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去大临池赶集,有四十多里的路程,就是朝着白云山方向走,那时都是步行,平路上还能坐上父亲推的车子,懵懵懂懂的好玩,提起白云山就想起父亲的车子,现在想起来成了一种思念和一种奢望。
今天走过了比白云山更远的摩诃顶鹤伴山,也只有十几公里的路程,没有了儿时的感觉,却勾起了诸多的思念。时光像夜空划过的流星,珍惜每一次活动,珍惜拥有的时光,才能留住美好记忆。 2014/3/1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