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UID
- 95
- 积分
- 1886
- 精华
- 帖子
- 阅读权限
- 70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注册时间
- 2012-4-4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|
清朝初年,在淄博境内涌现出三大诗人,从北往南分别是:桓台的王渔洋,淄川的蒲松龄,博山的赵执信。
1 S+ `/ ]; i& i% F5 s7 n蒲松龄比王渔洋小六岁,比赵执信大二十二岁。蒲松龄二十岁时写《郢中社序》,可知最晚此时他已开始了诗歌创作。可惜的是,他从二十岁到三十岁,这十来年间的诗作没有一首流传下来。从三十一岁到七十五岁,这四十五年间的诗作,据光绪间高翰生《聊斋诗集跋》云:“共五册,计一千二百九十五首。”据今人搜集整理,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蒲松龄诗作共一千零五十六首。[1](P4357)王渔洋自八岁开始吟诗,终其一生,赋咏数千首,晚年指导门人编订《渔洋山人精华录》,收平生得意之作一千六百余首。[2](P101)赵执信二十三岁任山西乡试正考官,途中所作之诗,编入《并门集》,到《磺庵集》中的乾隆八年诗作,他一生吟咏不辍,共存诗一千零六十四首。[3](P11)由此看来,三人都是终生迷恋诗歌创作,作品数量既多质量且高。蒲松龄的存世诗作和赵执信持平,王渔洋的创作量比蒲松龄、赵执信都大。现在,即使在淄博,说起王渔洋,还有人知道他是诗人;说起蒲松龄,虽然路人皆知,却也只知他的《聊斋志异》而不知其《聊斋诗集》;说起赵执信,就是其诗名也鲜为人知% G/ V, L' [) X9 A; t6 ?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