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行真 于 2015-10-2 19:46 编辑
2013年6月22日上午8点半,我们来到蒙山附近的百花峪,向刀山走去。
一下车,天就变得灰蒙蒙的,似乎要下雨。去年秋天,我们出行天蒙顶,来过这里。百花峪以其自然、清新、优美的风韵感染了我,让我挂怀,让我留恋。这次走刀山,与天蒙顶又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呢?我期待着。
我们转向东南,穿过山村人家,进入山谷。脚下是清澈的溪流,听着淙淙的流水声,走过朴素的小桥,板栗树、核桃树映入眼帘。我们沿着谷边的水泥路走,遇到一位村民,从路边的杏树上摘杏吃,我也随手摘一颗一尝,杏小小的,既不酸涩,也不甘甜,但自有一种味道,让人感觉亲切。
不久,左转向上登山。刚一登山,就感到刀山的刚气。这里的岩石干净得很,好像刚刚被这沂蒙的水洗过了一样。岩石略带黄色,黄色中仿佛又泛着一种红晕,仿佛女子羞涩的脸庞,有一种说不出的柔美。我们登上一个山头,雨开始下起来。细细的、匀匀的、轻轻的小雨,几乎可以让人忽略雨的存在。虽置身山上,感觉不到一丝微风。我很快就感到热,这是那种难以排解的热,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。我忘了带毛巾了,只好挥袖拭汗,而偏偏又穿了薄薄的速干衣,不吸汗,只有擦了又擦。
山以刀命名,意味着山如刀刃,既窄且薄。过去,爬山可以说是登山,今日刀山之行,那是实实在在的爬山。许多驴友都收起了登山杖,青山等驴友提醒我将登山杖收起来,我已经习惯了,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。爬上一个山头,又一个山头。雨似乎大了些,我想把雨衣披上,又感觉不方便。这雨呢,仿佛来跟我们闹一闹,玩一玩似的,不值得当一回事,走吧。
几个山头之后,有的驴友已经望之却步。他没想到刀山这么险,萌生退意,被其他驴友鼓励了一番,方才继续前行。有的驴友不时休息一下,别人就对他说:你这样走走停停不行,不能停。这刀山呢,名不虚传,要是不想为刀所伤,不仅需要心细,也需要胆大。有一处巨石,正面无处落脚,也无处下手。旁有一树,不知何名,我是一脚踩着树,另一只脚放在岩石上,身体前探,再抓住上面的石缝,始得翻越其上。
上到一山岭,岭上有一片松树,张开着手臂,排成一列,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驴子们。想必它们太寂寞吧?是啊,除了驴子,会有多少人来登此山呢?来蒙山旅游的人,多半奔大、小云蒙的景区而去。今日是周末了,好像后面又来了一群驴子,除此之外就没人来了。松树中间,还有野生的杜鹃,开几朵素白的花朵,非常静美。路上,偶尔驻足,向前望,是爬山的驴子;回头后望,是驴子在爬山。抬头时,见飞鸿又爬上一个山头,虽不是太高,其他人都从左侧切过去,我也量力绕行。这里的石头个头都很大,有时人淹没在巨石之间,有时人有出现在巨石之上。人之动更显石之静,石之静又衬托出人的动,动静相宜,更显力之美。这亘古不变的石头,静中似乎有一种动感投射出来,感觉没有一块石头是纯然静止的,是彻底安然的。也许这刀山的石头,已经被赋予了刀性,时刻准备着做惊天的一挥,彰显天地的大用吧。
雨渐渐大了起来,石头开始变得潮湿。在一处巨石边,驴队停了下来。隔着巨石,我看不到前面发生了什么。驴友次第而行,我至前时,才看到黄海之滨、海涛、大山等人在这里拴好了绳索,黄海之滨给人拴上绳子,慢慢送下去,然后是下一个,下一个。若不是如此,下雨湿滑,这块巨石当道,不可下也。若勉强而下,极易出事。我走到前面来了,本来走在前面的黄海之滨他们反倒落到后面了。每次有难度的成功的出行,都有驴友挺身而出,解危济困。
刀山山脊极窄,却是各种植被的天堂。山榆随处可见,茅草也生长得自在茂盛。婉晴发现了黄精的一种中药,其叶似竹。她挖了一棵,其根如铅笔粗细,我要了一点,品之,甘中有苦,有点人参的味道。我们继续攀登,雨渐渐大了一些,雨点滴滴分明起来。各种植物泛着水光,格外鲜艳,黄红色的野百合花分外迷人。我们行走在刀山之巅,不时有松树相迎,巨石阻隔。望着前面有山谷,云雾轻盈而飘渺,一缕一缕的,不时被树的枝叶遮断,不能尽览。行至刀山之南,见东面峡谷雾气弥漫,升腾着,深不见底。不及多看,旋即下山。
进入山谷,行走在树林中,不疾不徐。雨呢,下就下吧,也不管什么雨不雨了。老天下雨,心中无雨。一边走,一边欣赏着沿途的景色。这里的山谷,原始而寂静。野葡萄藤攀援着爬上高高的松树,爬山虎则恣意地行走在岩壁之上。一些不知道名字的野花,粉红色的,黄色的,白色的,自然地开放在天地之间。往下走,高大的树木不见了,到处都是低矮的植物,而以野草和紫荆条花居多。抬头仰望刀山,只见山如斧削,壁立千仞。刚才行走在刀山之上,不觉其高,只觉其险;而今行走在刀山之侧,方觉其高,更觉其险。是怎样的一种力量,将刀山塑成这等模样,非我所能想象。 雨又小了些,我的心也沉静了一些。 跑哥发现了托盘子,我们都停下来随手吃起来,红红的托盘子味道甘甜,只是太小,不解馋。跑哥很快就走了,我吃个没完,一直等到后面的驴友赶上来。一转身,又发现了一种高高的草本植物,开着黄白的花。这种植物水灵灵的,也只有在这多水的地方才能生长。等我们到达山谷出口,黄海之滨也上来了。我正想,这次怎么赶得有些慢,再一看,身负巨石。我们沿山谷而出,进入板栗林。继续前行,至百花峪。 时中午十一点半,雨也不下了。想到今天的出行到此为止,我不禁有些失落。有驴友表达了今天的遗憾,大山说:“走哪里不走哪里,走多少,老天爷说了算。”如果不下雨,我们不会这么快下撤。走在蒙山中,感觉舒畅。有驴友说,蒙山的含氧量中国第一,这里既有植被茂密的因素,也有地形的因素使然。他日,当再行此山! |